歷史閱讀 | 搜小說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分章閱讀 33

井上充幸/加藤雄三/ 森谷一樹/譯者:烏雲格日勒 / 著
 加書籤  朗讀 滾屏

Ⅲ 1700年代半黑河中游的农业开发

最新网址发邮件: dz@AOZUS.COM

清朝政府镇居于河西地区的敌对,最终确立安定的统治制,已是入1600年代末期之时。关于它的推,尚有许多明之。据散见于史料中的记载,为了复因连年断的战争而遭到荒废的农业,采取了顺治十年(1656;应该为1653年——译者注)使移民迁入闲置的农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甘州招垦流亡农民使其定居等措施。〔13〕

入1700年代,正式开辟新的屯田,其目的是为了准备向西藏、青海、新疆方面发起,使河西地区成军事支持基地。该行首先在河西地区嘉峪关以西的“边外”(城线外侧)实施。康熙五十四年(1715)开始在苏勒河沿岸的布隆吉尔、达里图(玉门)、西吉木(赤金)以及肃州北郊的金塔屯田,六十年(1722),在更西部的安西、敦煌等地开始屯田。〔14〕此,这些地方除了地移民之外,还迁入从鲁番降的回民。〔15〕嘉峪关以东,雍正四年(1726)在宁夏灵州行屯田〔16〕,十年(1733)开始在凉州(今武威)东北镇夷(今民勤)的石羊河末端柳杨湖周边屯田,同时在黑河中游从台到金塔的三清湾、远堡、平川堡、毛目城(今鼎新)、树墩、九坝等地引黑河行屯田。〔17〕

表据历代地方志所载数据成,它是明代期和清代期的、农地面积、收获量(课税额)的比较。两者之间因存在王朝更替造成的混时期,因此还无法确定它的况。又,归结底这些数据在官方的因地而异标准形成,需谨慎对待。作为目标,仅供参考。

据《甘镇志》、《重修肃州新志》、《甘州府志》所载数据制作。

比较两者,首先入视,肃州的剧减和甘州的增格外突。关于农地面积、收获量,甘州、台稍增或者持平,肃州则减少。概可以归纳为除甘州幅度增加外,恢复到同平。〔18〕

雍正二年(1724),在四川、青海、西藏立军功,在朝廷有威望的年羹尧奏准改制宁夏、青海东部、甘肃的行政建置,由军政改为民政(翌年施行)。河西地区从明代以沿袭“卫所制”,至此仿照其直省施行“州县制”。年羹尧举采用州县制的理由为“观其田畴开辟,生齿繁庶,减于地”,以往的卫所制已经状况。〔19〕

此次施政作为康熙末年以年羹尧在河西地区推行的“地化”方针的环,即通实施统治制的改和地方官的清理(清吏治)、废除从明代期已成惯例的临时附加税(绝私派)、财务整理和损失补贴(清亏)、增加粮食和银两的储备量(广积贮),确立财政改革和军事支援制。〔20〕即使年羹尧自在横领公款、结营私等罪名失利,这连串的方针,仍由其任岳钟琪等继续实施。

所述,可以得结论,1700年代半叶清政府主导之的黑河中游开发农业和增加的步伐,达到了能与中国“地”比肩,至少能与明代期媲美的程度。们可以设想,与此相应,的使用量也逐步增加,成为农忙期黑河断流的主原因。

争的频繁发生和黑河均制度的制定

以此为背景,黑河中游从入1700年代开始,围绕农忙期灌溉农业用均衡,在游和游之间频繁发生争和与之有关的诉讼。特别是,因地方官府的同而管辖,邻接的甘州、肃州之间围绕着横流系的用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自古以,在中国北方的灌溉农业地区,的确关系到生问题。《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南阳太守召信臣开发规模灌溉农地之际,制定“均约束”,刻石碑立田旁公之于众,防止纷争于未然。调整乡村之间的利关系解决纷争,公平分灌溉用,是地方官传统的重职责。

《镇夷阎如岳控定镇夷五堡并毛二屯芒种分案牌》影印(部分) 从张掖开始正式开发游灌溉农业的明代以,黑河中游也可能常常发生如此纷争,对此却缺乏文献明证。〔21〕因此文将介绍的制定黑河均制度以的记录,是目该地区利用文献可以勒全貌的最早事例。

关于黑河均制度,在任积泉的研究中已经阐述了概况(任积泉,2002),除外,在至今为止的黑河治相关记述中也常常被提到。但是,无论哪个,均是据1947年《台县马尾湖库工程计划书》的记载。因此,这次另据收录在《鼎新县志》“利”中的两个影印原始史料,加以叙述。

制定黑河均制度之的沿革及其容,记录在题为《镇夷阎如岳控定镇夷五堡并毛二屯芒种分案牌》(以略称《分案牌》)的“行文”之中。〔22〕首先,以此为据,逐解开其貌。

康熙五十(1712— )

每值四、五月需之时,甘、汪洋,镇夷涓滴见。镇夷五堡士民,往往与,几至打伤命。此时,台隶属甘州,镇夷隶属肃州。是以控诉署理部堂绰奇(洲镶蓝旗,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雍正元年[1723]在任)批令、镇二所,暂开台渠分流,接济镇夷五堡田苗。但镇夷五堡地方,正居黑河流,未能均沾实惠,眼见百姓逃散,国赋失陷。〔23〕

康熙五十四年(1715)

这年,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新疆哈密,清政府从西北各地调规模军对抗。镇夷五堡士民阎如岳等赴驻扎肃州监督输军粮和银两的绰奇之,折哭诉,备呈受苦由(第次诉讼)。〔24〕

康熙五十八年(1719)

受理阎如岳的诉,绰奇令甘山、安肃查明详报。同时,为了将台、镇夷庶民视同仁为“朝廷之赤子”,委令临洮知府王景灏(汉军镶黄旗,康熙五十二年[1713]在任),自调查。〔25〕至此,黑河均制度定型(“康熙五十八年,案始定”)。其容如

据王景灏详云,镇夷距百余里(约60千米),若令台之灌溉镇夷田苗,七八方到镇夷,必得十四五天,方可灌足。莫若将甘州右卫并带渠行封闭,而流行速,则三四天可到镇夷,五六天可以灌遍。统令每年“五月三为率,至初十为止的七间,封闭甘州、台渠”,永为遵守。甘州、台庶民,各甘结。若镇夷遵,为镇夷之官是问,遵,为台之官是问。〔26〕

康熙六十年(1722)

孰知,定案之台庶民又有法之。为此,阎如岳等向防备新疆方面的策妄阿喇布坦和青海方面的罗布桑丹津以及驻扎在肃州的将军年羹尧直接诉(第二次诉讼)。

此时们所呈书状提议,为消除行政措施的公,并永息争端,将镇夷和台两所并归县,“看作女”〔27〕。正如文所述,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废除卫所制,施行郡县制。关于镇夷和台,因两地接壤,“俱赖黑河之灌溉田亩,两所各为其民每因用争讼”,宜并入台县,改隶甘州府之为。〔28〕可见年羹尧在黑河中游的施政,原为利之故 。〔29〕

雍正四年(1726)〔30〕

[章節報錯] [推薦作品] [更多本書最新章節]
目錄
大家正在讀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奧族書屋 All Rights Reserved.
(切回簡體版)

聯絡地址:mail

當前日期:2025年4月26日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