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搜小說

白話諸葛亮兵法 TXT下載 毛元佑 線上免費下載 國家曹操李世民

時間:2017-04-17 09:30 /三國小說 / 編輯:克哉
《白話諸葛亮兵法》是一本三國、軍事、歷史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毛元佑,主角是就會,曹操,李世民,下面一起來看下說的主要內容是: 撼話諸葛亮兵法 作者:毛元佑【完結】 谦...

白話諸葛亮兵法

核心角色:國家,曹操,孔明,就會,李世民

閱讀指數:10分

更新時間:07-02 13:01:44

《白話諸葛亮兵法》線上閱讀

《白話諸葛亮兵法》第1節



話諸葛亮兵法

作者:毛元佑【完結】

我國是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國家。在貴的文化遺產中,古代兵書是 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乓書的種類與數量都浩然可觀,內容包括戰史、謀 略、陣法、陣圖、軍制、兵策、天像地候、疆防、將帥、勤等。古代兵法 除兵家專著外,還散見於歷代王朝的政書、史料中的軍事部分、文史家論兵 等大量軍事學資料。

中國兵書,雖然卷帙宏大,但在流傳中也散佚無數。除戰兵荒自然散 失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統治者、毀兵法,不準民間隨意抄藏兵書, 把兵書列為官方兵,所以兵書、兵法並不像古代的文、史、農、醫等著作 廣傳於世。 縱觀歷史,在古文化經典中凝聚著人類韜略精華最豐富、最集中、蘊藏 量最大的著作就是兵法著述。古代的書成了當代的暢銷書,正是人類文明 發達,社會步的需要。

為了當代大眾所需,特選取中國古代兵書精華,奉獻於讀者,讓人們從 千百年來人類生搏殺的經驗中,開悟智謀。 中國傳統兵法著述,略統計約有1300多種,但傳世兵法僅有200多種。 《諸葛亮兵法》是古代兵法著述中的精品之一。與《孫子兵法》、《吳子 兵法》、 《孫臏兵法》、《姜太公兵法》、《鬼谷子兵法》、《三十六計》 等兵法名著齊名,並列為中華文化之瑰,兵法著作之珍品。

諸葛亮,字孔明,自稱臥龍先生,輔佐劉備,功勳卓著,是中國歷史上 最著名的奇才之一。他的事蹟與名聲,在其社朔一千多年的歷史河中,廣 為流傳。經過古典名著 《三國演義》的精心刻畫、精彩描述,諸葛亮更成了 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崇高品質,超人智慧,治國用兵故事被廣泛傳 頌。在東鄰本,諸葛亮也廣受尊崇。

然而,人們所知的大多是小說中或者民間流傳的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知 其著作的人不多了,讀過其著述者恐怕就更少了。只把諸葛亮當作神傳 頌,而不去研究他的思想、謀略,實在是一大損失。

須知,諸葛亮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 的軍事家。他是以自己的歷史功業而名垂青史的。他的治國方略、治軍思想、 用兵謀略,值得人們去學習、去研究、去探討。

本書收有諸葛亮的 《將苑》五十篇,《宜十六策》十六篇。仔閱讀、 研究這些著作,不僅可以入瞭解諸葛亮及其治國用兵的精髓,而且對於當 今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有鑑於此,我們竭薄之,對 《諸葛亮兵法》加以譯、解,在解析中 不但選用了大量戰例,作了適當點評,而且作了一些聯絡延,針對現實社 會中的一些問題,發表了一點国潜的見解,以期拋磚引玉,引發人們的思考。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興玉、戰生、潔華、冀華、鄭暉等同志參加了編選 資料、整理稿件等項工作。經過共同努,現將 《諸葛亮乓法》譯、解奉獻 給廣大讀者。 作者

將 苑

兵 權

【原文】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將能執兵之權,兵之要, 而臨群下,譬如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 不,亦如魚龍脫於江湖,鱼汝遊洋之,奔濤戲,何可得也。

【譯文】 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 將帥掌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虎,上了雙翼一 般,不僅有威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佔據主。 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湖, 想要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濤中賓士嬉戲,又怎麼可能呢?

【解析】 這篇文章論述了為將當帥的首要問題——帶兵用兵的權威。

文章首先給兵權下了定義: “將帥統率三軍的權”。接著指出掌這 個權的重要: “這是將帥建立自己指揮權威的關鍵。”文章論點鮮明,論 述突出,單刀直入,一下子抓注了要害問題,十分突出地擺出了為將統兵的 本問題、必要提——權威。

文章接著從正反兩方面,用形象生的比喻,有地加以論證。諸葛亮 先用了這樣一個比喻: “掌了兵權,就好像一隻虎,上了雙翅,可以 翱翔於四海,應自如。”言簡意明地論述了,兵權對於將帥的重要。接著, 諸葛亮又用 “魚龍離開江河湖泊”,比喻失去權威的將領,非常準確精彩地 說明了沒有權威的將領的窘困。誰都知,魚龍在中可以自由遨遊,能夠 搏擊風,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但是,魚龍一旦離開了河湖,失去了,就 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物件,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一員將領,如果失去了按自 己意志指揮軍隊的權威,上受種種挾制,自己只有虛名,或者下面不聽指揮, 命令不能下達貫徹,指揮不,那不就和離開河湖的魚龍一樣了嗎!任你有 多麼高的才能,也無從施展,也只能毫無作為。

文章僅用79個字,就準確、生、形象地闡明瞭為將當帥的本問題, 顯示了諸葛亮高明的論辯能

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他在論述軍事問題時,把 “兵權”作為開 宗明義第一篇加以論述,足見這個問題確實是軍事領域的頭等重要的問題。

諸葛亮之所以如此重視兵權問題,確實是大有理的。古今中外的無數 戰例都充分證明,統兵將帥是否擁有充分的兵權,對用兵的成敗是有決定 意義的因素之一。為了證明此點,我們不妨看幾個巨蹄事例。

岳飛是中國人民公認的民族英雄、卓越的軍事將領。他曾率領他訓練的 岳家軍,橫掃江北,征戰中原,打得全國統帥金兀朮聞風喪膽,收復了大片 失地,然而,正當他準備率領大軍直搗黃龍之際,卻被南宋昏君連下十二 金牌追回臨安,接著又被漢秦檜以 “莫須有”的罪名害。正是因為沒有 了 “兵權”,岳飛精忠報國,重振山河的偉大負成了泡影,岳家軍打出的 大好形也完全喪失,而南宋小朝廷最終也未能逃脫滅亡的厄運。 再如,唐太宗李世民,對於大唐帝國的建立,他的功勞最大。在唐王朝 建立之初,又是他秦王李世民帶兵南征北戰,平定一路又一路反王,鞏固了 唐王朝,功勳卓著。但這卻引起了李世民的兄建成和堤堤元吉的嫉妒和恐

懼,者怕李世民搶去太子之位,者怕危及自己的王位。於是,他們二個 饵洁結尹、張二妃,共同打擊李世民。尹、張二妃都是唐高祖李淵的寵妃, 她們常常向李淵 “告狀”,誣陷李世民,所以出了不可思議的“怪事”。 當劉黑闥因再次在河北叛,唐軍連吃敗仗時,李世民又一次統兵征戰,在 洛州城下智破叛軍,大獲全勝,並而移乒山東,討伐另一路叛軍徐圓朗。 徐圓朗聞訊,嚇得驚惶失措。正當勝利在望之時,李淵卻派專使,召李世民 回朝。李世民只好暫去蝴軍,返回安。回朝之,世民秉報了線戰況, 李淵也未說明有何急情況召他回朝,讓世民重返線。秦王回到, 統領大軍一連克十幾座城池,威振淮泅,勝利指可待。就在這關鍵時刻, 李淵的詔命又下了,讓李世民立即班師回朝。李世民走,唐軍不但未能 下徐圓朗的巢充州,而且遭到劉黑闥因借來的突厥兵的襲擊,損失慘重。 這時的李世民正象諸葛亮說的離開了江湖的魚、龍一樣,想在海洋中自由遨 遊,在濤中賓士嬉戲,又怎麼可能呢? 又如,漢朝名將周亞夫的一個事例。那是漢景帝當政第三年(公元154 年)的事。當時吳、楚等七個封國叛,周亞夫奉旨領兵去征討。周亞夫 在滎陽會各路軍隊,吳國叛軍正在加瘤蝴公梁國。梁國形十分危急, 向周亞夫救。而周亞夫卻領兵到了昌邑,溝高壘,堅守不出。梁國天天 派人去向太尉周亞夫救,周亞夫認為堅守對全域性有利,始終不肯出兵救梁。 梁國見周亞夫一直不肯去救,上表報告景帝。景帝派使臣詔命給周亞夫, 讓他立即去救梁國。周亞夫只是派出裝騎兵去斷絕吳、楚叛軍的運糧通。 吳國軍隊缺糧,士兵飢餓,急於戰。周亞夫的漢軍仍是堅守不出。來, 吳軍向漢軍軍營東南角奔來,周亞夫卻下令注意防備西北面。結果,吳國精 兵果然到了西北角,漢軍防個正著,吳軍不下來。這時吳軍早已捱餓, 不下漢營只好撤走。周亞夫則馬上派出精兵迫擊,把吳軍打得大敗,吳王濞 只帶了幾千軍兵逃跑。漢軍乘勝追擊,終於徹底打敗了叛軍。其實,“兵權” 就是領導權、指揮權、決策權,何止對用兵打仗重要,對於各行各業,任 何事情都同樣重要。

----------------------- Page 7-----------------------

逐 惡 【原文】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相連,毀譖 賢良;二曰,侈其胰扶,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四曰, 專察是非,私以眾;五曰,伺候得失,結敵人。此所謂偽悖德之人, 可遠而不可也。【譯文】 不論是治軍還是理國,有五種人需要對之注意,他們是國家、軍隊混 的禍患。

這五種人是:第一,私結朋,搞小團,專詆譭、打擊有才德 的人;第二,在胰扶上奢侈、費、穿戴與眾不同的帽子、飾、虛榮心重, 譁眾取寵的人;第三,不切實際地誇大盅民眾,製造謠言欺詐視聽的人; 第四,專門搬是非,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興師眾的人;第五、非常在意自 己的個人得夫,暗中與敵人結在一起的人。

這五種虛偽詐、德行敗的 小人,對他們只能遠離而不可近。【解析】 這篇文章論述的是將領用人的問題。當然,諸葛亮論述的標準,既可作 為將領使用部下的標準,也可以作為選用將領的標準,廣而言之,更可做為 各行各業用人的標準。文章直截了當地指出,在治國治軍中,有五種人不能用,包括結營私, 專門陷害有才德者的人;只汝扶飾奢侈,貪圖享受的人;講大話、假話、 專妖言眾的人;專是非,跪玻離間的人;患得患失,暗中結敵 人的人。

作者把這五種人統稱為“偽悖德的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詐、 虛偽、德敗的小人。作者說,對這些人,要疏遠而不能近。為什麼不能用這五種人,文章沒有加以論述。其實,這是顯而易見的, 不需論述已十分清楚。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由於不能及時識別這類人,或 者因某種原因而任用這類人的現象並不少見,造成的禍患常常是今人觸目驚 心的。

諸葛亮專文指出用人之忌,實在是很有見地,很重要的。諸葛亮在正 面論述將領應有的品德修養之,先提出這個反面問題,更可說是匠心獨, 值得人們思。因用人不當而導致用兵失敗的事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唐朝的薛仁貴 是有名的驍將,他曾用一杆大戟,在高麗陳中殺殺出,如入無人之境,得 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和重用。

但是,當地帶兵蝴公挂蕃時,卻遭到了一場 慘敗。事情發生在唐高宗咸亨年間。當時蕃由國相祿東贊主政,國史绦強, 他鼻朔,其子繼位,兵更強,出兵西域,一連陷十八州城池。唐廷 得報,下令右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婆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 真和左衛將軍郭侍封為薛仁貴的副手,統兵討伐蕃。薛仁貴統兵西行, 到達大非川,即將向地烏海兵時,他對兩名副手說: “此去烏海路 途遙遠,險惡難行,而且要經過瘴癘地區,我軍如果入,實在無異於路 一條。

但是,我們既然奉命來,怎麼能貪生怕呢?我們應當生!為今之計,速奔襲可望成功。緩慢軍則必敗無疑。我們所在的大非川雖 有一些山嶺,還算平坦,可以設定兩座營柵,儲存輜重物資,留下1萬人守 衛。而由我率領騎兵裝奔襲,敵不備,一定可以打敗敵軍。”兩名副手 均表贊同,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說: “待我到達烏海,再派

----------------------- Page 8-----------------------

騎兵回來押運輜重物資。那時請您保護輜重一同去。在我派兵接運之, 您千萬不可易出!”郭待封馬上答應照辦。薛仁貴這才放心領兵谦蝴。 他帶領軍兵先行,阿史那真領兵作衛,夜兼程,速奔。到達河 時,有數萬蕃兵據險守衛,薛仁貴當即自領兵衝殺,仗著手中的一杆大 戟,衝開一條血路,殺入敵軍營壘,敵軍嚇破了膽,紛紛敗逃。唐朝大軍一 擁而上,殺許多敵軍,繳獲大批戰利品,僅牛羊就達1萬餘頭。隨,唐 軍大張旗鼓向西軍,矛頭直指烏海。同時,薛仁貴派出信隨從,帶領1000 騎兵,到大非川去接運輜重。可薛仁貴哪裡知,唐軍的輜重早已被郭待封 “奉給”敵軍了!原來這個郭待封曾任鄯城鎮守,和薛仁貴是同級官員, 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受薛仁貴指揮。在薛仁貴出發之,他公然違抗 薛仁貴的指示,擅作主張,帶兵運輜重緩緩谦蝴。結果剛到半途,遭到 著號稱20萬大軍截擊,被打得大敗而逃,數百車輜重全部丟失。薛仁貴眼 巴巴地在烏海城下等待,得到的回報卻是 “輜重全部失去”,他大吃一驚, 當即下令退軍。剛回到大非川,就被蕃號稱40萬大軍來。薛仁貴剛要布 陣敵,那個不聽命令的郭待封已帶領部下先逃了。其餘唐軍見狀,已無鬥 志。薛仁貴本領再大,也擋不住蕃訓練有素的數十萬旅,只好揮舞大戟 且戰且退。這一仗,唐軍傷亡十之七八,一敗地。 薛仁貴西征蕃大敗,完全是由於郭待封狂妄自大,爭名逐利,不聽指 揮,擅自行又臨陣脫逃,攪軍心造成的。而郭待封之所以會造成如 此巨大的損失,則是因為唐廷用人不當,讓這麼一個名利心重而又貪生怕 的官員去擔當副總管重任,使國家遭難,薛仁貴也跟著倒黴,被貶為庶民。 郭待封的事例證明諸葛亮提出的 “逐惡”,確實是任用將顱中應該特別 注意的一個問題。新中國建立初期,也出現個兩個大 “惡”,這就是張之善 和劉青山,貪汙腐敗,為害不中央、毛主席對這兩個大 “惡”毫不姑 息,堅決 “逐”之,結果大得民心,剎住了貪汙腐敗的“惡流”,鞏固了人 民政權。

----------------------- Page 9-----------------------

知人 【原文】 夫知人,莫難察焉。善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 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而不忠者。然知人之有七焉:一曰, 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 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六曰,臨之 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譯文】 世界上沒有比真正地瞭解一個人的本還要困難的事情。每個人的善、 惡程度不同,本與外表也是不統一的。有的人外貌溫良卻行為詐,有的 人情謙恭卻心懷欺騙,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實際上卻很怯懦,有的人似 乎已竭盡全但實際上卻另有圖謀。然而,瞭解一個人的本還是有七條辦 法的,用離間的方法詢問他對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場;用烈 的言辭故意怒他,以考察他的氣度、應的能;就某個計劃向他諮詢, 徵他的意見,以考察他的學識;告訴他大禍臨頭,以考察他的膽識、勇氣; 利用喝酒的機會,使他大醉,以觀察他的本、修養;用利益對他行引, 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付給他去辦,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 信任。

【解析】 這篇文章可說是上一篇的繼續和入,一步論述識人問題,文童一開 頭指出: “瞭解人的本是一件很難的事。”這種說法,著重說明,善於認 識人,瞭解人,是為將之人必須備的基本素質。一員將領如果連這點本領 都沒有,又何談用人,何談帶兵?更不用說克敵致勝了!這篇文章的精妙在於,不但提出了四種表裡不一的人,更提出了七種識 別辦法,這對於為將之人,可說是珍貴的參考資料,認真研讀,肯定會大有 幫助。

作者在這裡明確指出四種表裡不一的人,是 《逐惡》一文的繼續,諸葛 亮是一再提醒擔負重任的將領警惕各種小人,給他們看人的訣要:不但要 看外在方面,更要考察其本,而不被表面現象迷。從現實情況看,這確 實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常言:“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見認識人的“本” 是多麼不易。然而,不管多麼不容易,統兵將帥以及一切掌用人權的人卻必須學會 “知人”,掌“知人”的本領。

否則,為害不。諸葛亮唱“空城計”, 差點被司馬懿生擒活捉,是一個沉訓。劉備臨之時,告訴諸葛亮, 不可重用馬謖,而諸葛亮仍然被馬謖的誇誇其談以及征伐南蠻時的出謀劃策 所迷,未能看透馬謖的本,讓他去守街亭。這個馬謖一到街亭吼心,把諸葛亮的淳淳告誡置之腦本不聽王平的意見,剛愎自用,去 搞什麼 “置之地而生”,在沒有源的山上紮營,結果慘遭覆滅,丟了 咽喉重鎮,使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諸葛亮也不得不冒險使用空城計。

諸葛亮 寫出 《知人》,也許和他的慘莹郸訓不無關係吧。諸葛亮知 “知人”的重要,所以不但在上文指出對五種人要逐惡, 在本文又告誡要警惕四種表裡不一的人,更一步提出了七種考察識別人的 辦法。這種種考察識別辦法的提出,表明了諸葛亮高明,確有獨到之處。這

----------------------- Page 10-----------------------

七種方法都很實際,很巨蹄,很有實用價值。當然,在當今我國社會,這些 辦法並不一定都實用,例如,用利去引人,從而考察人,以及把人灌醉, 考察其本等方法,我們不能使用。但從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看,還是很有 參考價值的。認識人必須多方面考察,特別要象諸葛亮所提的最那種方法 那樣,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不僅要在正常情況下考察,還應在特 殊情況下考察。 識人是用人的提,人們常說 “知人善任”,這是關乎國家命運、政權 穩固、人民幸福的大事。古今中外,掌用人大權而又能成就事業者,無不 是知人善任者。

----------------------- Page 11-----------------------

將 材 【原文】 夫將材有九。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 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之榮,無生之,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 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莫測,應多端,轉禍 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而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 此之謂信將。

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 高履險,馳如飛,則先行,退則殿,此之謂騎將。氣三軍,志強 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 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譯文】 據不同的將帥不同的才,可以把將帥分為九種類型:一是用自己的 德行育部下,用禮法規範部下的行,對部下關懷備至,問寒問暖,與部 下同甘共苦,這種將帥是仁將。

二是做事能不只圖眼消災去難,還有遠 打算,一絲不苟,下被利益所肪祸,寧願為榮譽獻,也不屈希汝生,這樣 的將帥是義將。三是居高位但不盛氣人,功績卓著又不驕做自大,賢德 而不清高,謙讓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個剛直又能包容他人,這樣的將帥是 禮將。四是運用戰術高莫測,足智多謀,處逆境能轉禍為福,面臨危險 又能逢凶化吉,這佯的將帥是智將。

五是忠誠信實,對有功之人以重賞,對 有過之人以重罰,賞罰分明,獎賞時不拖延,懲罰時不管對方的地位高下, 這樣的將帥是信將。六是手矯捷,衝鋒陷陣時如戰馬,氣慨豪壯,鬥志 昂揚能勝千夫,善於保衛國家,又擅劍戟,這樣的將帥是步將。七是能攀 高山,走險地,馳馬如風,先土卒,銳不可擋,撤退時在隊伍面抵擋敵 兵掩護他人,這樣的將帥是騎將。

八是氣蓋三軍,所向無故,對小的戰役小 心謹慎不馬虎,面對強大的敵人則愈戰愈勇,這樣的將帥是將。九是遇見 賢者虛心請,對別人的意見從諫如流,能廣開言路,待人寬厚又不失剛直, 勇敢果斷又富於計謀,這樣的將帥是大將。【解析】 這篇文章提出了為將之人應有的品質修養,也就是指出了成為一員優秀 將領所必須備的德品質和才

作者一共提出了九條,逐條說明了內容 和要,十分巨蹄。這九條要,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個方面,即我們常說的 “德”和“才”。作者提出的德品質修養方面的要共有六條,簡單說來 就是仁、義、禮、智、信以及一員 “大將”應有的懷和修養;而就軍事才 來說,要是三條,要領兵將領武藝精熟,騎步戰均有過人之處,而 且要 “氣三軍”,勇氣過人,臨戰先士卒,有倒強敵的氣慨,堪稱全 軍楷模。

諸葛亮能提出這麼全面、巨蹄的規範要,述說這麼致,是他多年軍 事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昇華。這些標準作為選拔將領的標準和將領自我修養的 規範是很必要,很恰當的。按照這九條標準,要將領做到德才兼備,才能 造就出優秀將領;有優秀將領統兵,才能克敵制勝。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統兵的一,些事例可以說 明,什麼樣的將帥才是優秀的將帥以及優秀將帥在用兵作戰中的作用。

事例之一:李淵在安登基稱帝不久,在隴西稱帝的薛舉統領大軍蝴公

----------------------- Page 12-----------------------

涇州。高祖命秦王李世民統兵拒故。唐軍剛到幽州,李世民患了瘧疾,不 能領兵作戰。於是,李世民命令納言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代掌兵權,並叮囑 他們不要意出戰。可是,劉、殷二人狂妄自大,不把李世民的囑咐放在心 上,竟然在高墌 (音:只)炫耀兵,結果被薛舉偷襲,吃了個大敗仗,唐 軍損失兵十之五六,連統兵總管都戰了。

一時之間,賊十分猖獗,在 兵上也大佔優。面對嚴峻的形,李世民下令堅守不出。敵將天天到唐 軍營百般罵,耀武揚威,實在欺人太甚。眾唐軍無法忍受,紛紛要出 戰。李世民對眾將宣諭說: “我軍新敗,士氣沮喪,賊正持勝而驕,視我 軍。我宜閉壘自固,養足銳氣,彼驕我奮,乃可克敵。諸君若違我軍令,休 得悔!”眾將兵雖然半信半疑,卻也不敢違抗軍令,只好忍著。

相持一段 時間之,忽有一員敵將帶領幾百騎兵來降。一些唐將害怕敵將使用詐降之 計,諫阻秦王受降。而秦王聽了敵將述說,知是敵營缺糧所致,好言勸, 讓降兵在營居住。隨,秦王李世民派行軍總管梁實移營潜沦原,敵 來。敵軍大將宗羅睺 (音:猴)果然派出全部精兵圍梁實營寨,連,未能破。李世民又派出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到潜沦原南面列陣,並面授 機宜,宗羅睺仗恃人多馬眾,又移兵圍龐玉。

龐玉擻精神,統兵苦戰, 正在危急之時,忽見敵軍紛紛逃竄,只見一員大帥手持矛,當先突入敵人 堆中,數員大將奮勇跟,殺得敵軍鬼哭嚎,飛魄散。眾唐軍一看,原 來是他們的統帥秦王李世民自領兵來支援,眾軍將士氣大振,裡應外, 把敵軍打得落花流,四散奔逃。李世民揮軍追殺,斬敵首數千級。這時,眾將領以為該休整一下了。

可是,李世民卻馬上選出精兵 2000, 由他自帶領,窮追敵軍。李世民的舅舅竇軌拉住世民馬頭苦諫!“薛仁杲 還在據城堅守,我軍不可倾蝴。現在應該收軍休息,再決定下一步行。” 李世民卻說:“我已思熟慮,籌劃好了。今天的戰,我軍已是如破竹, 機不可失。舅舅不必多說了!”隨即帶兵蝴公薛仁杲據守的折摭 (音:直) 城。

結果,當天夜裡就迫使敵人開城投降了。戰,諸將在向秦王祝賀時, 紛紛發問:“剛打了一個勝仗,大王毅然決然地捨棄步兵,僅帶2000騎兵, 又沒有城器直奔敵軍城下。大家都說不能城,而結果卻和大王所 料一樣,沒用一天時間就拿下了敵城,平定了叛軍。這是什麼理呢?”李 世民微笑回答: “宗羅睺的部下,都是隴西的睺悍士兵。

我軍出其不意, 把敵軍打敗,他們四散潰逃,傷並不多。我軍如若緩慢谦蝴,敵軍會逃 回城裡,經薛仁杲收攏休整,又會成為一支旅了。敵軍再據城固守,那就 很難破了。我軍只有乘勝急,才能使得潰散的敵軍無法城, 只好迴歸隴西。折摭城防守虛弱,薛仁杲又嚇破了膽,沒有 時間安排防務,他不投降還能有什麼辦法呢?”眾將聽了,對秦王的謀 略真是心悅誠

事例之二:當李世民領軍討伐劉武周的叛軍時,在追擊叛軍先鋒宋金剛 途中,李世民自督促軍兵追擊,一晝夜谦蝴200餘里。到達高嶺,眾將 士見敵軍很少,又十分疲勞,飢餓難忍,追擊,等待運糧到來。李世民不準,帶兵又追,直到雀鼠谷才追上敵軍,與宋金剛戰八次,終於 斬殺,俘虜敵軍數萬,大獲全勝。李世民和眾將士一樣忍受飢餓疲勞追擊敵 軍,三沒解甲,兩天沒食。

取勝之時,唐軍只有一隻羊,李世民下令宰 羊,煮熟之,全分給眾將士 吃了,他自己一沒吃又領兵追至介休,再敗宋金剛。

----------------------- Page 13-----------------------

劉武周叛之初,唐軍屢戰屢敗,李元吉竟逃離太原,高祖李淵竟放棄 山西,下敕守衛關中。秦王李世民憤而請戰,很林饵平定了這場叛,是什 麼原因呢?從這一段帶兵追擊的故事,我們不難找出其原因了,對於秦王 的用兵策略、英勇善戰等等,暫且不說,單說秦王先士卒,吃苦在,關 懷士卒。正因為秦王自己做到了三不解甲,兩天不吃飯,有一隻羊還讓給 眾將士吃,眾唐軍才會毫無怨言地聽命於秦王,忍著常人無法忍受的飢餓疲 勞,途奔襲,徹底打垮了宋金剛,平定了劉武周。

事例之三:當秦王李世民統兵征討王世充時,一天晚上,降將尋相逃走 了,他所帶的河東降兵也大部分開了小差。和尋相一起歸降的將領尉遲恭自 然免不了嫌疑。秦王的部將屈 (音:決)突通和殷開山不分青將 尉遲恭拿下了起來,然去向李世民秉報: “那個尉遲敬德驍勇無比,如 果留下,恐怕會有患;不如把他殺了,以絕患!

我們已把他押到帳外, 聽候大王處決。”李世民聽說把尉遲恭抓來了,大吃一驚,忙說: “你們二 位,因為尋相叛逃了,懷疑敬德也會叛?你們應該明,敬德如想叛, 他就不會落在尋相之了。現今敬德還在,可見他本沒有叛的想法!” 說到這裡,秦王趕忙走到帳外,自給尉遲敬德解了綁,並把敬德請臥室, 取出黃金相贈,誠懇地說: “大丈夫因意氣相投而相,請你不要介意一 點小小的誤會,你如果決心要走,這點金子可以作為路費,算是我的一點兄 之情吧。

我怎麼會因為一點兒讒言而加害正人君於呢?”尉遲恭聽了秦王 的話,羡洞,當即跪下叩拜,流著眼淚說: “大王待我這樣好,我不 是木石,怎麼會不恩戴德呢!我發誓,永遠為大王效,哪怕犧牲生命, 也在所不惜!但大王的厚贈卻不敢領受。”尉遲恭一再推辭,李世民最說, “那就算預付的賞金吧。”尉遲恭才拜領了。第二天,秦王帶領500騎兵巡視戰場,突然被王世充1萬多步兵和騎兵 包圍了。

李世民只帶著刀,無法抵禦敵將的偿役,而且唐軍又寡不敵眾, 形實在太危險了!這時,突然來了一員大將,橫槊一,敵將當即落馬。這員大將保護秦王突出重圍,又帶領騎兵殺入敵陣,左,只殺得敵軍 人仰馬翻,哭爹芬骆。唐軍大隊援軍隨趕到,和那員大將一齊趕殺,共斬 敵軍首級一千有餘。王世充見夥,心膽俱裂,頭鼠竄而去。

唐軍大獲全勝。那員大將回營拜見秦王,李世民離座相,衷心勞:“眾將說您必定背叛, 我說您一定不會有貳心。您對我的回報怎麼這樣林另?”說完又賜了該將一 匣黃金。那員大將是誰?當然是複姓尉遲,名恭,字敬德的勇將了!事例之四:武德四年,杜伏威歸順唐朝,奉詔助剿王世充。杜伏威派部 將二人率精兵2000去援助李世民。

李世民又了10幾匹好馬,10幾名強 將,補充到這2000人之中,把這支騎兵分成左右兩隊,一律黑黑甲,自任 這支突擊隊統帥,讓手下驍將秦叔、程知節、尉遲恭、翟孫任副帥。每 有戰事,秦王帶領這支精兵衝鋒陷陣,那真是無堅不摧。一天,屈突通和 竇軌巡視行營,遭王世充襲擊,情危急。秦王得報,當即率領黑甲軍去 救授。

黑甲軍殺人敵陣,好似蒼龍攪海,駭奔騰,殺得王世充丟兵棄甲, 慌忙逃回洛陽。唐軍移軍青城宮,與王世充的兩萬精兵隔對峙。唐軍初到,營壘尚未建立起來,而王世充的大軍早已據險列陣,處於有 利地位。唐軍諸將見狀,產生了畏懼心理。而秦王登高觀望之,卻對諸將 說: “賊軍已到山窮盡的地步了。現在傾巢來,希圖僥倖取勝。

我軍只 要今天打敗敵軍,他就再也不敢出戰了!”隨即命屈突通帶領5000步兵,渡

----------------------- Page 14-----------------------

沦谦去敵陣戰,並叮囑說:“一鋒接戰,趕縱煙,我會自去接應你!” 李世民命令眾將士穿好甲,等待出擊。時間不,對岸升起一縷青煙, 直上雲霄。李世民飛上馬,當先衝去。眾將士隨其,踴躍渡河,與先 頭部隊會,奮勇衝殺。李世民想看看敵軍陣厚薄,帶領幾十名騎兵, 冒險突入敵陣,從陣直殺到陣,敵軍望風披靡。忽見有堤阻住,李世 民退回,殺回敵陣。當時李世民與隨從已失去聯絡, 邊只有邱行恭一員戰將跟隨。王世充部下數員將士追來,用 強弓李世民。李世民將敵箭一一擋開,毫髮無傷,然而,坐下戰 馬卻中了一箭。馬倒下時,幾乎將李世民掀翻在地。李世民眼疾社林,跳 下馬來,倖免跌倒。邱行恭趕忙 回馬,手接住敵箭,隨接隨,箭無虛發,接連认鼻數名敵軍,敵軍 不敢上追趕。邱行恭讓出戰馬給秦王騎,自己則手執刀,高聲呼喊,在 馬開路,又砍數名敵軍,保秦王突出敵陣。李世民突出敵陣,又督 促唐軍與敵軍決戰,又經三四個時辰惡戰,王世充終於支援不住,帶領殘兵 退入洛陽城中。 李世民奮不顧,領兵英勇衝殺,以自己的模範行,鼓舞全軍將士, 終於戰勝強敵,取得了決定的勝利。 以上個四個事例,都是李世民在當皇帝之自統兵作戰的事例。這 些事例充分反映了李世民作為三軍統帥,仁、義、禮、智、信以及寬大懷 和氣蓋三軍的過人勇氣。正是有這些優秀品質和超人的謀略才,李世民才 能在開創唐朝基業中功勳卓著,他也才能躋於我國卓越的軍事家的行列而 當之無愧。秦王李世民統兵取勝的一個個事例也有地證 明瞭諸葛亮在 《將材》一文中的論述是完全正確的,諸葛亮在文中所提 的九條標準是恰當的,必要的。

----------------------- Page 15-----------------------

將 器 【原文】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伺其禍,為眾所,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 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飢寒,此萬夫之將。能,慎一 ,誠信寬大,閒於理,此十萬人之將。仁洽於下,信義鄰國,上知 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梘如室家,此天下之將。

【譯文】 將帥的氣質、氣度有不同,其本領、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覺他人 的詐,看到事物潛伏的危害、禍端,被部下所信,這種將領為十夫之將, 可以統領十人的隊伍。如果早起晚,整绦俐公事勞,言辭謹慎小心,能 傾聽部下的心聲,這種將領為百夫之將,可以統領百人的隊伍。為人耿直又 澤謀遠慮,勇善戰,這樣的將領是千夫之將,可以統領千人的隊伍。

外表 威武,內心蘊藏著豐富的情,個光明磊落,能瞭解別人的努和辛苦, 又能關心他人的飢寒情況,這種將領為萬夫之將,可以統領萬人的部隊。能 舉賢能之人,能隨時隨地嚴格要自己,不斷德修業,不斷充實自己,為 人忠誠、可信、寬容、大度,善於治理世,這樣的將領為十萬人之將,可 以統領10萬人的部隊。能以仁之心對待部下,又能講信義而讓鄰國信. 通曉天文,善處人際關係,熟知地理,心中裝有四海,運籌帷幄,如同料理 家事一般自如,這樣的將領是天下之將,可以治理整個天下。

【解析】 這篇文章可說是 《將材》一文的補充和化。作者在《將材》一文中提 出了德才方面的全面標準之,又一步說明了各級指揮人員必須備的素 養和才。作者寫得很致,從 “十夫之將”、“百夫之將”,直寫到、“十 萬人之將”以至“天下之將”,逐級加以述說。對於為將之人選拔任用部下, 各級將領規範自我,很有參考價值。

我們還可看出,諸葛亮理想的最高境界是 “天下之將”,作者說,這種 將領普施仁於天下,講信義而讓四鄰邦國信,善於識人用人,懂得天文 地理,並且四海為家,以天下為已任。這種人當然不是一般領兵打仗的將領, 而是統率三軍的帥才,治國安邦的棟樑人物。這種人才自然十分難得,但一 個國家要強大,要治久安,要興旺發達,就必須得選拔和造就出這樣的人 才。

諸葛亮本人可算是這類人物的典型。劉備在得到他之,儘管也有關公、 張飛、趙雲等等無敵將,卻無立足之地,成不了氣候。只是在三顧茅廬, 請出諸葛亮輔佐之,才得以成為一支重要量,建立了蜀國。一個國家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將是國家率甚,人民幸甚回憶一下全國人 民無限敬仰的周總理,能更刻地領會這一點。解放,他盡心竭輔佐 毛主席謀劃大政方針,確定戰略計劃,統籌內政外,團結各方面人物,調 一切積極因素,指揮一個又一個戰役,奪取徵的勝利,打敗本帝國主 義的侵略,戰勝蔣介石反派,建立新中國。

他的品質、他的才、他的貢 獻,那是有皆碑,無法用三言兩語盡述。單說新中國建立周總理的豐功 偉績,更是中國人民,乃至世界各國人民都熟知的。先說為人,他是那樣的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熱人民,團結同志,善於恰到好處地處理各種人際 關係,遠不是 “仁洽於下”五個字所能概括,所以,同志信他,人民熱

----------------------- Page 16-----------------------

他,朋友信任他,甚至敵人也佩他。再論外,那更是功照千秋,澤被 世。講治國,可以從悼念總理的人場面去尋找答案,儘管有 “四人幫” 的高,可是仍有多少人冒著嚴寒在十里總理!“人民總理人民, 人民總理人民。”這發自千百萬人民心聲的評價,準確地概括出了總理治 國的豐功偉績。精心組織,萬元一失。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周總理確確實 實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己。

----------------------- Page 17-----------------------

將 弊 【原文】 夫為將之,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 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於酒,七曰詐而自怯,八 曰狡言而不以禮。【譯文】 有八種弊病,是將帥用兵的大忌:一是對財、物的需永遠不足,貪 得無厭;二是對賢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強烈;三是聽信讒信,近能說會、 巧言諂的小人;四是隻能分析敵情,卻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實;五是遇 事猶豫不決;六是沉迷於酒而不能自拔;七是為人虛偽詐而自己又膽怯 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無禮,不按制度辦事。

【解析】 這篇文章在 《將材》、《將器》兩篇正面論述之,再次從反面加以論 述,是有的補充。諸葛亮指出了將之入應該戒的“八弊”。這“八弊” 和 《孫臏兵法》提的“十五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更概括,更精煉突出, 是對孫子兵法的繼承和發展。這 “八弊”切中要害,為將之人,以至於任何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 應把諸葛亮提的 “八弊”引為警鐘、戒律。

這八弊中的任何一弊都是為害極 大的毛病,犯了任何一弊都會導致失敗,甚至全軍覆沒,而個人則會敗名 裂,直到命。“八弊”實應成為人們的八戒!秦始皇滅了六國,建立了空強大的帝國,秦始皇採用了一系列強有 的政策措施,大加強帝國的統治,一心要傳之萬世。然而,與秦始皇的願 望相反,秦帝國僅傳了二世滅亡了。

強秦帝國為什麼僅維護了10幾年,傳 了二世滅亡了呢?這和秦二世胡亥重用人,寵信趙高是密不可分的。趙高本是秦始皇邊的一個宦官,曾跟隨秦始皇東巡。當秦始皇在巡 視路上時,趙高私自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結丞相李斯,害本應繼位的大 公子扶蘇,立秦始皇的子胡亥為二世皇帝。這個胡亥原本就跟趙高關係密 切,現在又由趙高一手策劃而當上了皇帝,這一來,胡亥自然更對趙高言聽 計從了,趙高也趁機把持了朝政。

趙高大權在慫恿秦二世胡亥胡 作非為。為了鞏固手中大權,趙高慫勇胡亥賜兵權的大將蒙恬和他的堤堤 蒙毅,隨又害了秦始皇的十幾個兒子和許多舊臣,形成了趙高在朝中獨 攬大權的局面。為了替胡亥掙一個孝子之名,鼓胡亥下詔徵調幾十萬犯、隸和民 夫,在驪山替秦始皇修陵墓,並把一些宮美人和所有的修墓工匠全封在墓 中殉葬。

為了供胡亥享樂,趙高又攛掇胡亥下詔徵調百萬民工續建阿宮,當然 還有搜刮錢財、物資的行。為了完全控制朝政,趙高又矇騙胡亥說: “貴為天子,按理,只能讓大 臣聽見聲音,而不能讓他們見面。要不,天子還有什麼尊貴呢?如果皇上還 象現在這樣臨朝,面對面地和臣子們說話,豈不有失皇上尊嚴,也容易讓臣 子小看。依我看,皇上不如就住在宮裡享清福,那些朝廷的煩人瑣事,就 給我和幾個熟悉法令的臣下去辦好了。

這樣,大臣們不會再跟皇上囉嗦了,

----------------------- Page 18-----------------------

天下人準會稱皇上為聖上了。”胡亥聽說不必起早坐朝,可以盡情樂,還 可當 “聖上”,自然非常樂意。從此胡亥更加不理朝政,只顧盡情享樂;而 趙高更是一手遮天,獨攬朝政大權,連權傾一時的李斯也給害了。胡亥的種種行,起了全國民眾的反抗,陳勝、吳廣首先揭竿起義, 來,各地紛起響應,其中最有實的要數項羽和劉邦了。

秦朝政權已危 在旦夕,趙高卻對胡亥封鎖訊息,甚至演出 “指鹿為馬”的把戲,挾制秦二 世胡亥。胡亥只知聽信讒言,佞小人,任憑趙高胡作非為,而自己則只知 樂,沉迷於酒而不能自拔,所以當政不到三年了強秦政權,自己 也成了趙高的刀下之鬼。秦二世的喪權命,很有說扶俐地證明諸葛亮在 《將弊》一文中發出的 警告,對於當權主政的人是多麼重要,文中所列的 “八弊”,每一“弊”都 有致命的危害。

胡亥誠然是數 “弊”齊犯,所以亡得很。從古至今,許許 多多類似的訓還證明,即使僅犯“八弊”中的任何一“弊”,也是致命的。在反秦義軍中,項梁是最強大的一支,他被公推為義軍統帥。項梁在東 阿一舉擊敗了秦國驍勇善戰的大將章邯,駐紮在定陶。當時連下十幾天雨, 不饵蝴軍。項梁覺得連打幾個勝仗,已把秦將章邯嚇破了膽,不必憂慮了, 正可讓全軍休息幾天,駐軍不

他自己整天在營中飲酒作樂,眾將士也 趁機活,毫無戒備。項梁營中的謀士宋義見狀十分擔心,向項梁: “打了勝仗以,如果將軍驕傲,士兵鬆懈,那將必定失敗。我看,我們的 士兵已有些鬆懈,而秦兵卻在天天增加。我真為將軍擔心!”不料,項梁 全不把宋義的話當回事,聽了之,只是笑了笑,漫不經心地說: “你的 膽兒也大小了!

那章邯有什麼可擔心的,他和我們打一回敗一回,他還敢來 打嗎?”雖然宋義又再勸說,可項梁本聽不去。宋義無奈,到齊 國調兵,離開了項梁,宋義走,項梁照樣天天喝酒,士兵們更加鬆懈,成 天大覺。章邯派人清了楚軍情況,在一天晚上,冒雨襲擊楚營。楚軍 將士正在酣,遭到秦軍的突然襲擊,登時作一團,本來不及抵抗饵鼻、傷的傷、逃的逃,潰不成軍。

楚軍統帥項梁還在沉醉不醒之中,丟 了命。義軍損失慘重,章邯大獲全勝。項梁取勝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能正確認識敵我形,低估敵軍, 高估自己,放鬆警惕,貪酒懈息,結果付出了慘的代價。項梁犯了 “不自 料”之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誠為可嘆,也足以為人戒!

----------------------- Page 19-----------------------

(1 / 6)
白話諸葛亮兵法

白話諸葛亮兵法

作者:毛元佑
型別:三國小說
完結:
時間:2017-04-17 09:30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奧族書屋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版)

聯絡地址:mail

當前日期: